2014年9月底,去射陽出差,正好有養殖戶跑門市來,帶來幾條鯽魚,要求診斷,經檢查發現魚鰓絲腐爛,鰓軟骨外露,并且帶有污泥,鰓蓋側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已被腐蝕成一個圓形透明的小洞,俗稱“開天窗“,剪開魚體內臟末見明顯的出血。
經過詢問及仔細檢查,分析確認為細菌性爛鰓病。該養殖戶水體面積為50畝,水深2米,在9月中下旬就發現魚發病,然后在藥店買了50斤硫酸銅與強力殺蟲凈30瓶,當時用過后隔二天開始潑灑強氯精,第二天又用了二氧化氯,未見明顯好轉,又到藥店買了菌毒凈(主要成份戊二醛)并且在飼料中同時添加恩諾與三黃粉投喂,這樣連續用藥一個多禮拜,魚死亡越來越多。
根據養殖戶的描述與用藥量來看,是進入了用藥不當的誤區。一是進入“治病先殺蟲”的誤區,該病例是由魚黏球菌引起的細菌性爛鰓,而不是由寄生蟲引起的爛鰓病,因而無需先殺蟲。二是進入“多用藥能治病”的誤區,不僅用了多種殺蟲藥,而且用藥量很大,反而沒達到治病效果。
在這種情況下,主要建議養殖戶換水解毒。當時配了幾箱“海中寶”與“應激潑灑靈”當天潑灑,然后過5天用“菌毒殺星”全池潑灑一次,死魚得到了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