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養殖業或將巨變!
2月中旬,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會同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
業內專家給這次政策下了一個定義:水產養殖業的指導性文件、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可以斷言:中國水產養殖行業迭代將拉開序幕!
01/為何要這么做
水是農業的發展源泉。水質好壞直接決定魚類、人類已經生存環境。
近幾年以來,類似的水污染、水體惡化的事實,不斷挑戰著本已脆弱的水產養殖環境,也挑戰著養殖戶心理承受的底線。然而,面對來勢洶洶的“水體污染”,很多時候養殖戶能做的卻只是望天興嘆,無可奈何。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我國水產品產量6450萬噸,養殖水產品產量4762萬噸,增長4.9%。然而近年來,隨著集約型水產養殖行業的迅猛發展,養殖者多采用高密度放養、大量施肥投餌的養殖模式,導致水質惡化,污染也日趨嚴重。
中國水產養殖以“養”為主,目前都以水產餌料喂食為主。
倘若魚類出現病害的情況,行業內的一般做法是將餌料和抗生素拌在一起加入水中,如果病害嚴重就改用直接投入抗生素的方式。尤其是濫用抗生素的情況,其衍生的耐藥性問題還會危害人和動物的健康。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表示,被抗生素污染的非水源地水體通過生態循環仍有導致人體細菌耐藥性增大的可能。然而,畜牧業、水產養殖業所濫用的抗生素轉移到人體的可能路徑有兩種:一是直接食用肉類;二是排泄物污染水體后,經生態循環傳遞到人體。“這可能會使人體內的細菌耐藥性增高。一些抗生素在人、畜身上共用,已經顯示出令人擔憂的情況?!?/span>
抗生素濫用之外,生生態也遭到嚴重破壞。另外,鄉村振興戰略落地之后,美麗鄉村和生態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重頭戲。
因此,我國必須要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水產養殖也不例外!
在我國,池塘養殖散戶眾多。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家壽表示,對于養殖散戶,發展綠色水產養殖解決2大問題:一是減少餌料用量,提高餌料利用率,另一個對養殖尾水進行無害化處理。
02/水產養殖轉型之役
水產養殖轉型兩條路徑:一條品質與品牌;另一條產業融合。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人們越發追求高品質生活,對于健康、營養、優質食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高纖維、易消化吸收的膳食結構成為飲食新常態,水產品將成為人民生活主要攝入優質營養產品之一,為水產養殖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改革開放以來,在“以養為主”的發展方針指引下,水產養殖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2018年的水產養殖總產量超過5000萬噸,占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達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養殖水產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家。
同時,傳統養殖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養殖區域不集中、經營規模較小、生產設施落后、科技含量低、重數量輕質量等問題,在確保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建設良好生態體系的前提下,傳統養殖正由產品生產的單一功能向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等多功能拓展,向智慧化、集約化、產業化、生態化、綠色發展的現代水產養殖轉型升級。
另外,水產養殖業面對市場的巨大競爭壓力,逐步轉變發展思路,做大產業規模,重視水產品的加工價值和附加值提升,在衍生產業鏈上,注重品牌建設、外觀設計,加大宣傳力度,塑造品牌形象,提升整個水產養殖行業產品溢價能力。
讓人驚喜的是,休閑、垂釣、觀光等休閑漁業的興起和發展,為水產業的多輪驅動與多向發展開辟了一片全新的領域,垂釣、水族觀賞、漁事體驗、科普教育等多種休閑業態的開發將帶動整個水產養殖業的全面開花,同時會帶動釣具、水族器材等相關配套產業發展,促進休閑漁業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
當然,養殖戶轉型升級總要有個過程。于康震表態,將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來引導水產養殖戶提高綠色養殖水平。
03/創新之火
創新是行業的助推器。水產養殖行業創新也令人嘆為觀止。
其中,水產養殖業的創新又分為思維創新、工具創新、產業創新。
什么是思維創新?就是借助前沿的思想來發展水產養殖業。其中含有生態養殖、科技養殖、綠色養殖等3大思維。
1、生態養殖:生態養殖是利用無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庫、江河及天然餌料,或者運用生態技術措施,改善養殖水質和生態環境,按照特定的養殖模式進行增殖、養殖,投放無公害飼料,也不施肥、灑藥,目標是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2、高科技養殖:借助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工廠化養殖等,提高養殖效率和降低損耗。
3、綠色養殖:綠色水產養殖是水產業未來養殖方式。發展綠色養殖,首先要求產地環境必須符合綠色養殖的質量要求;其次,就是要推廣綠色養殖生產技術,樹立環境保護的觀念,形成綠色養殖產業體系。
這3大水產養殖思維幫助水產養殖業界定自己的位置和拓展水產養殖的廣度。
那么,什么是工具創新。這是相對于傳統的水產喂投或捕撈方式,而是在綠色養殖的基礎上利用高科技或生態環境要求賦能水產養殖。
1、集裝箱養殖:又稱為受控式集裝箱循環水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是在經過技術改造的集裝箱中進行水產養殖。
2、工廠化養殖:工廠化養殖是以工廠生產方式培養和繁殖經濟水產動物,使魚類的繁殖、苗種培養、商品魚的養殖等各個環節都處在人工控制的水體環境中進行無季節性的連續生產。
3、機器人養殖:比如水下無人機、自動喂料機等水產機器人運用。這類創新改善魚類福利,飼養過程和更加節能。
未來,水產養殖將會邁向實施化、智能化等方向。另外,在產業端的融合也成為趨勢,比如光伏農業、種養一體化、休閑農業等。
1、漁光大棚:漁光大棚是光伏農業與大棚養殖的完美結合,未來,漁光大棚將會成為水產養殖重要組成部分。
2、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水耕栽培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3、休閑漁業:休閑漁業是把旅游業﹑旅游觀光﹑水族觀賞等休閑活動與現代漁業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結合配置,以提高漁民收入,發展漁區經濟為最終目的的一種新型漁業。休閑漁業是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漁民就業增收和產業扶貧的重要途徑。
04 /決定生死的3個前提
中國水產養殖業已經來到迭代的階段,但在迭代時代來臨之際還有3點前提,必須要做好,一旦不健全,直接制約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生死。
1、人才。整體來說,中國水產養殖還是比較落后,根源有很多,缺乏人才是主要原因。不管是水產養殖企業還是水產機構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才是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關鍵一環。
2、資金。水產養殖戶90%以上都是散戶,缺技術也缺資金。國家相關政策必須要為水產養殖戶提供融資的環境以及供應鏈金融公司或者互金公司的落地發展。
3、冷庫物流。決定生死的環節。水產養殖業的源頭再好,保鮮跟不上,一切都是白搭。因此水產養殖的冷庫物流的建設和政策扶持成為水產養殖業的救命稻草。
但顛覆已經來了!中國水產養殖業要做的就是積極擁抱,否則就會“賠了夫人有折兵”。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上傳并發布,百家號僅提供信息